以泥土想像未來:Latika Nehra 的陶藝世界
- aspureceramics
- 7月1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在柏林的一隅,Latika Nehra 用雙手慢慢捏出一個又一個陶器,那些器物像是來自未來,也像遺留於古老文明的片段。她不使用轆轤,只仰賴著手捏陶中的盤繞技法,一圈一圈地堆疊出形體。她說,這是她與時間對話的方式——在一個以科技為主導的時代,用陶藝創作重新找回人與物之間的觸感。她的作品,總讓人想起那些被我們遺忘的、關於手的記憶:一種緩慢的、真實的製作節奏。

遺跡的形狀,也可以是未來的想像
Latika 的作品經常帶有一種史前氣息,像是剛從某個地層中出土,卻同時有著未來感的輪廓。她從植物的結構與古老器皿中汲取靈感,也深受攝影師 Karl Blossfeldt 對自然細節的觀察啟發。這些靈感交織成一種獨特的「當代陶藝」語彙,既野性又溫柔。她保留陶土的粗糙質地,不上釉,讓每一件作品都能清楚地記錄下她與泥土接觸的痕跡——像是時間留在器物上的指紋。
觸感,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Latika說:「我希望人們能遠離螢幕,重新記得觸摸的感覺。」在這個資訊過度的時代,我們常常與萬物之間隔著玻璃,忘了物件也能擁有生命的溫度。Latika 的陶藝作品提醒我們,器皿不是冷冰冰的裝飾,而是記憶與感官的載體。尤其在她的「Post-Anthropocene」系列中,那些像是未來生物的三足器物,帶著某種想像與幽微的預感:當人類不再是主角時,物件是否能繼續訴說關於存在的故事?這種帶著思辨的「陶藝美學」,引導人們去感受到陶土不只是創作材料,更是一種思考世界的語言。
手與土地的距離,從未真正遠離
Latika 在柏林創作,但她經常回到印度的家鄉齋浦爾,與當地工匠共同學習與工作。她相信,真正的創作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土地、語言與記憶持續連結的過程。她的創作過程簡單得幾乎純粹:幾袋泥土、一張桌子、一桶水,加上一點音樂,就是她與世界對話的方式。這樣的創作節奏讓我想到每一位陶藝藝術家在安靜中尋找回音的樣子——不是為了喧囂,而是為了聽見那微弱卻真實的、來自土地深處的聲音。
(photos via Latika Nehra )
Commenti